這一篇文章是接續前兩篇文章撰寫的,尚未看過的可以先進入連結閱讀 :
【推薦】拜託讓它紅起來! 此生值得一玩的國產解謎遊戲「CARTO」| 分享日文版小彩蛋
【分享】國產解謎遊戲「CARTO」遊玩心得 | 分享日文及英文版小彩蛋Ep.1
這一次也和之前一樣整理了許多我覺得有趣的日文及英文版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中文版 : 姆哥
英文版 : thumbo
日文版 : 薩波 (照英文的發音翻的,原本平假名是サンボー)
thumbo是由thumb(拇指)及typo(錯字)構成的流行用語,指大家使用手機上小小的鍵盤時,點錯字母而形成的錯字,這種情況多出現在身材胖呼呼的人身上。
該處的英文使用了與拇指相關的單字作為姆哥的名子,同時還呼應姆哥圓滾滾的身材。
參考來源 : BUZZWORD thumbo
中文版 : 阿妞
英文版 : Pinko
日文版 : ピンコ (照英文的發音翻的,發音與PINKO相同)
上一個還能找到名子與角色的關聯性,但是這一個真的無法… 怎麼到了英文就變pinko了,這一詞就是鄉民經常說的小粉紅,也就是傾向共產主義的人,帶有貶義。
中文版 : 普通的講話
英文版 : 多了一種口音,所有w的發音都改成v
日文版 : 跟著一起多了口音,所有わ(wa)變成了ヴァ(va)
有許多民族講英文時,”w”的發音會聽起來很像”v”,例如德國人,因為在德文中"w"
的發音是/v/
,而真正的”v”發音則是/f/
,除此之外荷蘭人、俄羅斯人和印度人講英文時也會帶有這種口音。
雖然瞭解了這是個相當常見的口音,但是刻意套用在姆哥這個角色身上還是讓我很不解,他看起來不像德國人,也不像荷蘭人,更不像等其他國家的人啊? 所以之後又花了些時間搜尋,才找到終於找到了夏威夷人,他們不僅也有這種口音,而且他們天性極為樂觀,甚至因此讓他們的壽命延長,成為美國平均壽命最高的地方,再加上夏威夷有著名的活火山,與遊戲情境相符。
參考來源 :
Why do some people say “v” as “w”?
How to Pronounce Hawaiian Words in 15 Minutes
中文版 : 普通的講話
英文版 : 句尾多了驚嘆詞Huh
日文版 : 多了道地的感嘆詞へエー ,與中文的「嘿~」發音相同。
覺得對石頭取難聽的綽號要石頭離開這個發想好可愛。
之前的劇情中,與英文版相較起來日文版感覺沒怎麼認真翻,但是到了這反而卯足了勁,似乎是注意到他們一家人是在經營旅館,屬於服務業的一種,而非之前篇章中都是與一般人互動,所以用詞上充滿了各種敬語,幾乎每句都是,好似有股日本人特有的禮節之魂在熊熊燃燒。
ps : 在日本與社會階層較高的人對談時,例如長輩、師長、上司、客戶等,會使用敬語,表示對於這個人的尊敬。
中文版 : 中姊
英文版 : middo
日文版 : 米豆(照英文的發音翻的,原本平假名是ミッド)
將英文的middle(中間)改成了middo,作為中姊的名子。
中文版 : 姆弟和小四
英文版 : indo 和 ringo
日文版 : 印豆和林枸 (照英文的發音翻的,原本平假名是インド和リンゴ)
到了這邊我終於發現英文版是想幫這家人取一系列以o作為結尾的名子,例如thumbo、pinko和middo,以及這裡的indo和ringo,同時呼應了主角名稱carto,在義大利文中「carto-」這個字首有卡片的意思,主角不斷收集的地圖碎片就宛如一張張小卡片。
中文版 : 像是被詛咒的寢具
英文版 : 由惡魔製造像床一樣的東西
日文版 : 由惡魔製造像床一樣的東西
這位哥哥應該就是Ringo,Ringo是來自日文的「林檎(りんご)」,就是蘋果的意思。
在歐美國家蘋果帶有禁忌的涵意,亞當與夏娃便是吃了蘋果而被逐出伊甸園,而且時常與惡魔連結在一起,若是收下惡魔給的蘋果便意味著與惡魔結下契約,以自己的靈魂為代價獲得惡魔無窮的法力。
因此英文版將蘋果和惡魔與遊戲中的詛咒連結在一起,以蘋果作為哥哥的名子,視他為惡魔,是這個惡魔造了遊戲中被詛咒的石板床。
中文版 : 唔…
英文版 : Brrr
日文版 : ブルブルッ
Brrr是一種感嘆詞,當天氣冷的時候便會發出這個聲音,描述遊戲中的加熱器壞掉後氣溫下降許多。
ブルブルッ(buruburu)也差不多,形容在恐怖、緊張或是寒冷的氛圍下,嘴唇或是身體的震動。
另外這位小哥應該就是indo了,indo是印度尼西亞(Indonesian)的簡稱,不知是隨意取的,還是在暗指他一開始刷地板的模樣很像印尼外勞…(汗
參考來源 : indo
騎山羊的模樣真可愛 <3
故事到這裡的時候,說明了為何離開海島的孩子都沒再回來過,其實大家是想回來的,只是因為海況太過險惡所以回不來,島上的家人不知情,以為孩子們不想回家,好幾年後就變成了「成年後必須離開海島獨立生活」這樣一個傳統。
對於製作團隊在遊戲中塞了關於傳統的議題感到相當驚艷,因為前陣子我才剛讀過介紹阿美族傳統的文章,過去阿美族規定女性不可以參與打獵,連獵具都不可以摸,甚至舉辦海祭的時候也被禁止參加,聽起來歧視女性的意味相當濃厚,但追本溯源的話,就會瞭解這麼做最初的目的是不想讓女性太過勞累,阿美族是母系社會,部落中大小事物都是由女性做決定,要處理的事務已經非常多了,所以才會規定女性不可以打獵,也不可以捕魚,以減輕女性的負擔。
除了以上的故事,還有許多傳統隨著歲月流逝慢慢被曲解,所以比起刻板的墨守成規,多去思考這樣的傳統能夠帶給大家什麼好處,才能真正觸及傳統的真髓。
中文版 : 身體不停蠕動的它,充滿了冒險的慾望。
英文版 : 很興奮蠕動著的蚯蚓,有著冒險的慾望! 土壤也是。
日文版 : 很興奮蠕動著的蚯蚓,最喜歡冒險了! 土壤也是。
先不管越來越歪的語意了,到底為何要把土壤擬人化啦!XD 瞬間變得好high,好像蚯蚓跟土壤在開趴踢一樣。
一開始以為這個老伯有點癡呆,實際上講的話都會實現,真的看到「美人魚」了。
中文版 : 卡朵和阿蠕!
英文版 : 卡朵和蠕動! (Carto and Wriggles!)
日文版 : 卡朵和蠢蠢君! (カートとウゴウゴくん!)
英文版感覺在剛剛想火山一家五口的名字已經耗盡所有腦力了,到這邊直接拿蠕動(Wriggles)作為名稱。
反而是日文版突然活過來了,日文名子中的ウゴ(u go)來自「蠢く(u go me ku)」,形容昆蟲蠢動、蠕動的模樣,所以我將ウゴウゴくん(u go u go kun)翻譯成蠢蠢君,這是繼上次毛玉君後又一個深得我心的日文名稱,明明日文認真翻的話都他媽的超可愛,但偏偏大部分時候都只跟著英文翻而已。
躲在後面偷偷看的夏南好可愛 <3
喔~~~~~~~ <3 又一個溫暖的抱抱。
中文版 : 嗨,卡朵,我是冬南! 嘻嘻
英文版 : 嗨,卡朵,我是拉南! 嘻嘻
日文版 : 嗨,卡朵,我是拉南! 欸嘿嘿
原本夏南名稱是Shianan,將開頭的S改成R作為新的名字Rhianan。
PS. R是S的上一個英文字母,完整順序是P,Q,R,S,T,U,V….
另外沒想到笑聲的翻譯也會出現差異,原本Hee的發音跟中文一樣都是嘻嘻,可是在日本人眼中Hee是「へえー」的羅馬拼音,所以翻譯過來就變成「エへへ(e he he)」的笑聲了,日文也有接近嘻嘻的笑聲,寫作「にしし(ni shi shi)」。
這邊的夏南在說 :「會將釣上來的魚故意放走,因為不想讓沒釣到魚的爸爸心情不好。」
有夠暖的 <3
中文版 : 藍土匪,一種喜歡偷偷躲藏在土裡的魚
英文版 : 和中文一樣 (Blue Bandit a sneaky fish that hides in the mud)
日文版 : 布魯 · 班迪特,會躲藏在土中,是隻相當明智的魚! (泥の中にひそむ、する賢い魚だ!)
日文維持一貫作風,直接將英文發音翻過來作為名子,而且還不小心把自己的感想打上去了XD
中文版 : 紅緊鯉,一種能夠緊緊抓住獵物的魚。
英文版 : 錦時行樂,一隻看起來準備抓住獵物的魚。
日文版 : 卡魯布 · 迪耶姆,一隻看起來準備抓住獵物的魚。
carp是鯉魚的意思,carpe diem則是拉丁語及時行樂、把握當下的意思,翻譯英文的人將e去掉以「carp diem」作為魚的名子,同時達到雙關的目的 。
中文版 : 黃金紙,一隻金色帶有色紙圖案的魚。
英文版 : Milko’s Goby,一隻金色帶有微妙的彩色紙屑圖案的魚。
日文版 : 祕魯可 · 斯 · 哈薩,一隻金色帶有如雪般紙屑細緻圖案的魚。
彩色紙屑(confetti)是指以聚脂薄膜或金屬材料為原料的多種色彩的紙片碎屑,通常用於巡遊,運動會等慶祝活動,特別是婚禮慶祝上。(來自維基)
英文版的Goby是蝦虎魚的意思,但是我查不到Milko’s Goby有什麼寓意,如果有查到會再更新。
中文版 : 綠手套,一種握起來手感相當好的魚。
英文版 : 和中文一樣。
日文版 : 和中文一樣。
看到最後一隻魚的翻譯大家都一樣有種說不出的感動(?
最後就在夏南把拔溫暖的問候下結束這篇文章,下篇文章見,感謝你的閱讀。
夏南把拔 : 「正在閱讀這篇文章的你過的好嗎? 幸福嗎? 有機會的話讓我抱抱你吧!」
.
2021.5.17
該文章創作內容受著作權法保護,如欲轉載、分享,請先使用以下信箱與我聯絡
信箱 : 1218jiyunotameni@gmail.com
1 thought on “【分享】國產解謎遊戲「CARTO」遊玩心得 | 分享日文及英文版小彩蛋Ep.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