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23日更新 :
這篇文是我在2021年6月9日看完加頁後開始打的,雖然當時反反覆覆打了很久,但我現在回頭看覺得好羞恥…
恥到前幾天我把文章下架,想把偏激措辭、過度解讀和錯誤資訊都修正好後再重新上架,但因為有讀者來信說想要看所以我又厚著臉皮放上來了……
如果有人感覺被冒犯我先說聲對不起………
可以的話希望大家先看我在Dcard新打的文,不只內容比較正確,而且語氣也相較和藹可親多了 ( 真的很怕得罪人
分析始祖尤米爾的心理和行為動機 | 克里斯塔和104期尤米爾都曾扮演過始祖尤米爾
–
※原文 :
.兩個月前我打了進擊的巨人最終話的感想和分析,當時我就已經很喜歡原版內容了,不過聽到要加8頁內容還是怕怕的,很擔心自己分析內容被諫山打臉,不過看完後我放心了,甚至變得更喜歡巨人了,並花了好幾天打了這篇文章。
只是開始前我要再介紹一次東立翻譯跑偏的地方。
1. 我覺得「尤彌爾深愛著王」最好翻譯成「愛過王」,原文採用過去式「愛していた」而非現在進行式「愛している」。

2. 並不是從愛情中解放,而是從「愛」中解放,日文的愛和中文的愛一樣定義很廣,你可以說你愛你的家人,你愛你的兄弟姊妹,也可以說你愛著台灣等等,不只限於情慾上的愛戀。

.
一、新增八頁的目的


將帕島毀滅與EMA三人在偽預告說的內容搭配在一起看,時間軸是這個樣子的 :
「 天地之戰結束 → 阿爾敏一代人藉由自己的故事維護世界和平 → 安享天年後投胎轉世再次來到世上 → 過了一百年EMA三人再次相遇,並一起看了電影,電影的結局是帕島毀滅。」
我認為諫山新增8頁內容的目的是要將本傳故事與偽預告內容做連接,告訴讀者大家處在同一條時間線。

(這一格來自 120話 剎那)
阿爾敏在139話說了 : 「要將一切經過都說給大家聽…」我們所看到的所有內容就是阿爾敏要傳達給我們的訊息,這大概也是為什麼動畫第一集的旁白以及每一集的預告都是由阿爾敏的聲優來述說。

帕島毀滅是阿爾敏等人為了確保自己死後仍可以將和平傳承下去所安排的,以警告後人如果忘記這段故事,忘記和平的重要性,將會再次帶來戰爭,有樹洞的巨樹象徵著新一輪仇恨的開始。
再看看來世的阿爾敏所說的話就頗令人玩味,他說 : 「總覺得啊… 都跟我預料的一樣」
畢竟電影內容是前世的自己撰寫的,可以預料到也不怎麼奇怪。

諫山在繪製漫畫的過程大量採用了電影級的分鏡,很多分鏡都是從電影中學的,既然分鏡可以跟電影學,那麼呈現故事的方式當然也可以跟電影學,採用虛虛實實的表現手法學,例如《小丑》這部電影中就有許多人在爭論小丑有沒有殺主持人莫瑞,到底真的殺了還是小丑在幻想留給觀眾們解讀。
對照到漫畫中也一樣,帕島有沒有毀滅留給大家揣測,你可以說諫山既然畫了就是發生了,而我也可以說帕島毀滅,巨人之力再現只是三人看到的電影內容,實際並沒有發生。
.
二、來世的大家
如果你可以接受上面我推論的時間軸存在的話,就多了26頁左右的內容可以看,也就是從21卷開始收錄的「進擊的學校種性制度」,又稱「進擊的學校階級制度」。

如果沒有看過可以先去這份Google文件觀看 >> 進擊的學校種性制度
下面會一一介紹角色們在來世過著什麼樣的生活。
1. 希琪和馬洛
在本傳中希琪盼不到馬洛回來,兩人沒能在一起。

來世的兩人形影不離走在一起,這一次應該不會再分開了。
盼了一百年總算被希琪盼到了。

2. 莎夏和柯尼
本傳太虐了,不解釋,不過整理的時候我發現了一個我之前沒注意到的細節。

我原本以為賈碧擊中的是莎夏的心臟,重看一次才發現擊中的是脾臟,脾臟負責濾血和儲血,破裂的話會導致大量內出血,如果沒有即時輸血死亡率很高。
另外,脾臟的右前方就是胃,諫山很故意,哪裡不打偏打一個吃貨的胃。

總之莎夏能再次當柯尼的笨蛋雙胞胎玩在一起真是太好了。

3. 約翰和阿爾敏
阿爾敏有救過約翰,但約翰似乎沒有正式和阿爾敏道謝過。

所以未來的約翰抱了回去。(?

4. 約翰和艾倫
一百年前兩人是好基友,約翰一直想扯破艾倫的衣服。

過了一百年兩人仍然是好基友,約翰終於如願扯破艾倫的衣服了。

5. 約翰和米卡莎
約翰一直很希望有個像米卡莎一樣的黑髮老婆。

不過就算過了一百年,米卡莎還是對約翰沒興趣 : – P

米卡莎一直都待在樹下等艾倫回來。
6. 米卡莎的人設
我一開始不太懂為何米卡莎的人設變成哥德蘿莉,之後回頭看一次巨人才曉得。
米卡莎的父母如果沒有被殺害,就跟一般女孩子一樣,每天睜著大大圓圓的眼睛開心笑著。
是父母被殺後才變得沉默寡言,眼型也變成細細長長的,一直對外人保持戒慎恐懼的態度。

來世融合了這兩種性格,喜歡著黑暗風格事物的同時能夠開朗得(?和朋友交談。

7. 馬可
本傳中早早領了便當。

來世還是早早領了便當,但即使死了仍然可以和大家玩在一起。

甚至還一起看了電影。(下圖右上角)

這樣想的話不覺得諫山所繪製的這個世界相當美好嗎? 連死者都可以享受和平。
另外大家有發現嗎? 當米卡莎詢問艾倫喜歡什麼時,得到的答案是「MIKA..」,也就是說即使過了一百年,艾倫依然喜歡MIKASA,而且這頁就收錄在第28卷,艾倫說討厭米卡莎那一幕正收錄在這一卷裡。

諫山很早便暗示艾倫在說謊了,也隱晦得鋪陳了艾倫的心意。
說諫山亂畫的通通給我去跟諫山道歉 ಠ ╭╮ಠ
8. 萊納
有些人喜歡萊納最後可愛的模樣,但也有些人感到噁心。

覺得噁心的可以看看未來的女王,完全幫你把心聲說出來了。

似乎還成為了女王的工具人。

9. 萊納與椅子 (?
本傳是萊納坐在椅子上。

來世變成椅子坐在萊納上,椅子根本真愛

10. 希絲特莉亞
本傳的希絲特莉亞並沒有真正成為壞孩子,面臨國家大事的時候,仍然會選擇犧牲自己。

來世終於成功當了一回壞孩子。


另外似乎還有當恐怖情人的潛力。


希絲特莉亞在第51話有瘋過一次,只是動畫沒畫出來,所以有些人以為偽預告的女王是假女王。

11. 艾倫與希絲特莉亞
一百年前的艾倫經常讓女王臉紅心跳。

過了一百年也是。

而且還吃了女王。(物理上

所以如果你本身是死忠的艾希黨,可以來這個系列挖掘本傳沒發的糖,上面提到喜歡MIKASA也可以解釋成是米卡莎自己在移動桌上的靈應盤。
畢竟美好未來的世界線諫山已經幫大家開闢好了,不管你喜歡什麼CP,都可以在這裡找到希望 ٩( ᐛ )( ᐖ )۶
10. 里維
里維在最後完成了與艾爾文的約定,也看到了逝去的夥伴們,唯一的遺憾應該是行動不方便無法自己打掃環境。

來世成了學校清潔工,可以時時刻刻沉浸在打掃中,與艾倫一起開心得洗刷刷。

同時身邊還圍繞著昔日的夥伴,可喜可賀可喜可賀。

11. 艾爾文
原本艾爾文沒機會看到執著已久的真相被揭開的瞬間。

到了來世成為歷史老師,得知真相的同時讓給更多人瞭解真相。
而且對於里維有股莫名的好感 (?

12. 吉克
本傳中的吉克視尤彌爾為奴隸,毫不客氣得指使她聽令於自己。


不過有看我上一篇分析文的應該知道最後吉克的內心被尤彌爾拯救了。

上一篇文章內容 : 「尤彌爾將阿爾敏帶到路中與吉克對話,並用沙子製造枯葉與棒球引導他們,還將庫薩瓦以及古利夏等人帶過來,讓吉克知曉生命的美好,學會珍惜他人的性命,所以最後才會主動站出來讓里維了結自己,終止了地鳴,而且在拯救吉克內心的同時,一並喚醒了沉睡的大家與歷屆九大巨人戰鬥,成功炸斷艾倫脖子引出怪誕蟲,終結巨人之力的來源。」
所以這一世的吉克成為尤彌爾教教主,視尤彌爾為唯一神,崇拜她、相信她會拯救世人。

照米卡莎說的,吉克甚至反過來成了神(尤彌爾)的奴隸。

至於吉克的能力還是一樣,過去讓把不少人都變成了無腦巨人,現在又繼續把周圍的人變成無腦信徒。

13. 尤彌爾,剛好編號是十三
這一世尤彌爾還是一樣善良,沒有因此使喚吉克,而是向艾倫傳遞旨意,要大家別當我的奴隸了,與其花時間崇拜我,不如好好享受桑拿,推廣桑拿的美好。

尤彌爾再次拯救大家後,和女兒們悠閒得走在路上。

對照上一格的馬可,此時的尤彌爾應該沒有肉身,也就是說尤彌爾並沒有重新投胎成人,她一直以靈體的狀態守護大家,維繫著這得來不易的和平。
14. 艾倫,他跨過十三的詛咒了
最後還有艾倫,來世再次拯救了米卡莎和阿爾敏,三人順利相遇。

不過這時候的艾倫就和平凡的你我他一樣,會因為找不到人生方向而感到迷惘,煩惱著自己可能會一事無成過一輩子,即使身邊有朋友和家人的陪伴,仍然對於活著感到厭煩。
假設再更糟一點,可能你身旁的人沒有人了解你的迷茫,總是罵你不知長進,都不用功讀書或是努力工作,但其實你是想努力,只是不知道該往哪走。

所以很多人總是希望生活多一些刺激的事物,跳脫痛苦的現實,可能幻想著自己有某種超能力,這樣當世界末日來臨時就可以大顯身手,令周圍的人刮目相看,又或是幻想著穿越到異世界拯救誰。
甚至不幻想了,自己製造一些破壞來增加生活新鮮感,例如打架或是翹課、翹班。

幸好經過綁架事件後艾倫清醒了,意識到能過著平淡安穩的日子是多麼幸福。

前一世被艾倫拯救的人回來拯救了這一世的艾倫。
此外當然也要感謝尤彌爾,如果尤彌爾沒有故意在艾倫面前現身,加上艾倫如果沒有關心穿得破爛的尤彌爾,他就不會被綁架了,也就沒機會接受震撼教育。而且尤彌爾出現時機點還是在艾倫腦海閃過製造人類滅亡危機的想法之後,再次印證尤彌爾守護著大家的說法。


只要哪裡出現危險思想,尤彌爾就會立刻出現,阻止世界的和平被破壞,而且拯救世界的同時,連同差點黑化的艾倫與吉克等尤彌爾教徒一起拯救了。
彷彿可以聽到尤彌爾在說 : 「就算你們不崇拜我,我也會保護你們。」
徹底展現何謂「神愛世人」,與本傳中藉由拯救吉克一人來拯救所有人如出一轍。
不愧是諫山,真是傑出的一手。

(?)
瞭解解生活中平淡無奇的快樂有多珍貴後,艾倫改掉了往昔的苦瓜臉,第一次笑了,對於電影中留下的謎團的真相到底是什麼也不怎麼在意。

這一刻艾倫與前世的艾倫重疊了,他只要能和同伴一起開開心心的就滿足了,與34卷封面相呼應。
在最後兩話中,諫山畫了米卡莎的心願(和艾倫一起生活在山上的小屋)以及阿爾敏的心願(看火焰之水、冰之大地和沙之雪原),原本諫山還想畫所有人一起走向樹的畫面,也就是艾倫的心願,艾倫想和大家玩在一起,不必再區分你是瑪雷人還是艾爾迪亞人,以單純「人」的身分幸福快樂得共同生活,不過因為頁面不夠所以改成以封面呈現。


〈暁の鎮魂歌〉: 「絡み付く因果断ち切って 壁のない暁に逢おう」 斬斷糾纏不清的因果,讓我們在無壁的拂曉相逢吧
左圖是傍晚日落之時,世間萬物即將陷入黑暗,被城牆困住,看不到前方的道路。(腳下一片草原)
右圖是經過漫長的夜晚,曙光再次降臨時,世界恢復了色彩,而且無論是阻擋自由的牆,還是人與人心中的牆都已消失,剩下的是艾倫與大家一起開闢出來通往幸福未來的道路。(腳下出現路了)
.
以上就是我個人對於進擊的學校的解讀,所有人的心願都實現了,包括尤彌爾的,她終於成為真正的救世主了。
很多人都說諫山在最後放飛自我,就是要噁心觀眾,但對我來說他對待筆下的角色就跟對待親兒子、親女兒一樣。

從21卷開始收錄進擊的學校的故事時……不對,應該說從一開始就在構想大家來世會過著什麼樣的生活了。
.
三、關於米卡莎


講完來世回頭講講本傳最後的米卡莎,可以有兩種解釋。
第一種是假設她沒結婚。
根據米卡莎身上與莎夏一樣的披肩,以及與莎夏相似的馬尾,她可能與布勞斯一家人生活著,懷裡的嬰兒是布勞斯一家收養的孤兒,又或者是在女王的農場幫忙照顧孤兒,女王也有類似的披肩,身旁的男人則是莎夏爸爸,或是阿爾敏,抑或是死纏爛打的約翰,米卡莎致死都愛著艾倫,沒有嫁人,儘管沒有自己的孩子,但是身邊有許多新的家人,每年陪著她到艾倫墓前獻花,不會孤老而終。

另一種是假設她結婚了。
從9歲被艾倫拯救後愛了艾倫十年,到了19歲艾倫死了後又花了十年的時間放下這段感情,29歲時有了新的對象,也有了自己的孩子,不再一個人黯然神傷,過去對於艾倫的感情轉變成了對於救命恩人的感謝,畢竟沒有艾倫就沒有現在的自己,每一年仍會來墓前祭拜,致死不忘,與第138話米卡莎說的 : 「我做不到! (我無法忘記你)」相吻合,同時也符合艾倫期望,在未來漫長的日子自由地生活。


無論米卡莎有沒有嫁人,只要她記得艾倫,而且過得幸福快樂就符合故事邏輯。

根據艾倫說的 :
- 希望大家可以一直幸福得生活下去。
- 希望米卡莎可以記得自己久一點,最好記十年。
兩種假設中這兩個願望都實現了,當然我記得艾倫說過不希望米卡莎心裡有其他男人,但怎麼說好…
我覺得這就像媽媽總是嫌孩子胖要他少吃點,不要孩子胖的跟豬一樣,但是又不忍他餓肚子,所以晚上依舊煮一桌菜。
同時也很像爸爸不喜歡其他男性接近自己的女兒,不要寶貝女兒被其他男生OOXX,但如果到了適婚年齡還沒有個對象又會很焦慮,催著女兒趕快嫁人。
故事中談話順序也是艾倫先去找阿爾敏哭哭(第131話),哭完才找最不捨也最放心不下的米卡莎(第138話),和艾倫心理很接近。
艾倫不希望米卡莎和其他男生在一起,不要她心裡有其他人,但如果她真的心裡只有自己,未來總是一個人難過得掉眼淚他也難受,所以要求米卡莎忘了自己,希望即使自己死了米卡莎也能和大家一樣幸福得生活下去。

米卡莎在進擊的學校說 : 「有時候有缺點的人反而更容易讓人覺得親近不是嗎?」

聽起來就像是諫山在說 : 「有時候留點空白反而更容易讓人填上自己喜歡的劇情不是嗎? 」
這樣就可以同時滿足「米卡莎只能愛艾倫一人禁止毀人設派」與「米卡莎一直愛著回不來的人守寡到死好可憐派」兩邊人了。
另外還有第三種解釋可以滿足所有願望,會在文章後段說明,這邊先繼續談一下米卡莎的年齡。
假設進擊的學校裡的米卡莎和本傳初期一樣設定15歲,那麼本傳的米卡莎很可能活到104歲才過世。
輪迴轉世的概念來自佛教,根據佛經記載,人在死後49天會進入地府接受審判,如果生前功德無量,便可以跳脫輪迴,反之如果還有罪孽在身,或是還有未續的前緣,就會進入下一個輪迴,總共分成六道,分別是天道(尤彌爾在這,有天眼,可感知他人心念)、人道、修羅道、畜生道(戰後變成鳥的艾倫在這)、餓鬼道和地獄道。
故事最後一行人說了 :「100年前有巨人存在。」,100年前就是本傳的米卡莎在19歲結束天地之戰的時候,那之後過了85年,米卡莎在104歲壽終正寢,經過短暫的49天審判,重新誕生於人間,到了15歲再次與艾倫和阿爾敏成為朋友,85+15=100。
.
四、關於「100年前出現過巨人」這句話
這100年的時間長度可以說掐得剛剛好,這一次諫山沒有再跟你掰個2000年或是200年,不多不少就是100年,差不多就是現實中世界大戰結束至今的時間長度。
嚴格來說,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到現在也才七十幾年而已,還不到100年,但是看看現在國際情勢,經過如此慘痛的教訓各國依然劍拔弩張,前陣子還有人說第三次世界大戰要開打了。
所以正在閱讀的你如果不喜歡我解讀的Happy Ending,想看血流成河的Bad Ending可以解讀成以下的時間軸 :
「 天地之戰結束 → 阿爾敏一代人藉由自己的故事維護世界和平 → 安享天年後世人忘記這個故事 → 仇視彼此並企圖消滅對方 → 帕島毀滅,新一輪長達兩千年的仇恨再度開始。」
當後代漸漸遺忘戰爭的殘酷,忘記和平的重要,這個時間軸就會成立,同時這條時間軸剛好可以再次應證米卡莎的歲數,米卡莎生於835年,經過104年在939年過世後世界再度陷入戰火之中,而現實中二次世界大戰始於西元1939年9月1日。
不過大部分的人應該還是比較喜歡Happy Ending,難以接受故事結尾好不容易迎來的和平化為泡影,這大概就是諫山所說的傷害讀者,不是要你感到痛苦而已,是要你記住這部作品,記得和平是多麼得來不易。
光是一個虛構故事中的和平化為泡影就夠讓大家感到撕心裂肺了,更何況是現實中的和平遭到破壞 ? 我們現在安穩的日子從來不是理所當然的存在,是過去無數個向社會獻出心臟的烈士建立出來的,你看個漫畫都可以哭得死去活來了,想想他們若是知道後人糟蹋自己辛苦建立起來的和平又會有多痛 ?
建立一個和平的社會可不只要連載一部漫畫十一年的時間,可能是一百年、兩百年,甚至說是兩千年也不為過,我們現在享受著科技所帶來的便利正是過去幾千年來每一代人堆疊出來的心血結晶。
諫山在訪談中說了,阿爾敏之所以感謝艾倫,並不是要感謝他殺人,而是以大屠殺受益者的身分向他獻上感謝。

訪談內容 : 儘管事實上阿爾敏不認同艾連的行為,但是他從這場屠殺中受益,不管艾連的意圖如何,當他最後一次和艾連告別時,他知道艾連最後將不會被世人所了解,最後他只想好好的親近並跟艾連說「謝謝你為我們成為了屠殺者。」
活在現代享受和平的我們都是戰爭受益者,應當感謝努力終止戰爭,將未來引導向和平的人,他們為了結束戰爭也殺了不少德國人和日本人,弄髒雙手成為殺戮者,這裡要再說一次我在上篇文章提到的兩個人。
- 一位叫阿蘭·麥席森·圖靈,二戰期間發明了電腦,加速破譯德國密碼,擊敗納粹的軍隊。
- 另一位叫海蒂·拉瑪,發明了展頻技術(Spread Spectrum),避免德軍攔截加密訊息,未來的無線區域網路、藍芽與Wi-Fi都是奠基於展頻技術而來。
許多敵軍間接死在他倆手上,尤其是圖靈,他害死的人裡面不只德國人,還包含了許多盟軍,因為他不能將所有電腦破譯內容告訴底下的軍隊,否則德軍會知道他們已經研發出解密技術,因而使用其他加密技術,這樣花好幾年發明電腦的努力就白費了,所以只能戰略性得選擇犧牲部分軍隊,假裝沒有截獲密報放任德軍殘殺同鄉人。

※ 圖靈的英文全名是「Alan Mathison Turing」,因此也有人將「Alan」翻譯成「艾倫」,例如維基百科和台灣的新聞都是採用艾倫作為圖靈的中文名稱。
有了電腦和展頻技術後,德軍節節敗退,終於宣布投降,不過太平洋戰場還沒結束,美國嘗試與日本談判,要求日本趕緊投降,否則就要動用由羅伯特·奧本海默團隊發明的核彈攻擊日本領土。
問題來了,假設你活在二戰時期,家園被燒毀,家人被送上戰場,你聽到美國將使用核彈阻止日本繼續發動戰爭,但是此舉會波及住在附近手無寸鐵的老百姓,這時候你會 :
- 譴責美國,怎麼可以將無辜的日本人民捲入其中?
- 贊同美國,不阻止日本的話將會有更多傷亡。
已經知道核彈可以結束戰爭的我們應該都會毫不猶豫得選2,就和艾倫已經看到未來決心發動地鳴一樣。
因為日本拒絕投降,美國投下兩顆核彈,造成近四十萬名日本人死亡。

據說美國如果不投第二顆原子彈炸長崎日本也會投降,之所以投第二顆是想試驗新武器,這個說法不確定是真的還是假的,但確定的是當時許多美國士兵高呼著說要消滅日本人,認為他們不過是一群未進化的猴子,根本不配被當成人類看待。

日本投降之後,奧本海默不僅成為了世界英雄,還被評為當代僅次於愛因斯坦的科學家,但再響亮的名聲都無法平息他心中對於原子彈的恐懼和焦慮,在戰後他嘗試勸說當局謹慎發展核武,並向美國總統杜魯門說道 : 「我覺得我的手上沾滿了鮮血。」
然而這句話對於仍沉浸在勝利氛圍中的杜魯門卻格外刺耳,似是在暗罵他准許投放核彈是沒必要又殘忍的行為,所以對此感到相當憤怒,甚至嘲諷拒絕出席第四顆原子彈爆炸示演的奧本海默是「哭泣的嬰兒科學家 (cry baby scientist)」。
不過奧本海默並沒有因為這點程度的羞辱就停下腳步, 持續爲根除核武的潛在威脅努力著,即使之後美國與蘇聯陷入冷戰也仍繼續發表反對核武競賽與反對發展氫彈等言論,儘管立意良善,但無視局勢和國家發展方針唱反調導致他被懷疑根本蘇聯派來的間諜,所以被迫接受「忠誠調查委員會」的調查,以及出席針對自己是否叛國的聽證會,結果理所當然被判「有罪」,成為美國白色恐怖時期的受害者之一,同時也成為美國近年著名的重大冤案之一。
奧本海默年輕時明明是想用科學幫助社會進步,最後卻造出了可以毀滅人類文明的武器,還被自己的國家視為叛徒,甚至連促進國際軍備管制都做不到,拯救世人的他在後半生活得痛不欲生。



明明大家都渴望著和平,卻不得不以更加殘酷的殺戮結束殺戮,隨著時代潮流成了殺戮者。
我們每個人都應該記得奧本海默、圖靈與海蒂拉瑪等科學家的名子,是他們負罪前行幫我們開闢幸福的未來。
若沒有他們,你的爺爺奶奶可能已經死在戰場上,也就沒有現在的你。

即使你生活艱辛根本不想誕生在這世上,至少也感謝他們給你電腦和網路,讓你在悲傷寂寞時還有個心靈慰藉。
瞭解歷史後,是否能夠瞭解諫山的安排了?

※ 長崎核爆發生於1945年8月9日,艾倫生日是3月30日,是一年中第89天。
最後艾爾迪亞瘋狂發展軍備頗像美國在二戰結束後開啟與蘇聯的軍備競賽。

進擊的學校也是設定成美式風格的高中。

.
五、諫山究竟想說什麼?
怕又有人誤會諫山想洗白日本的罪行,所以先在這邊跟大家預告。
諫山在漫畫中用東洋女士代表日本向所有受害國家懺悔。
究竟出現在哪一段還請大家耐心看完歷史背景介紹,會有些無聊但很重要,如果無法理解歷史就無法看懂故事內容。
1. 英國的殖民主義

平常提到黑人的話,最先聯想到的應該是非洲或是美國,但是漫畫中卻以英國作為一群黑人的背景,就像在暗示英國販賣黑奴的歷史。
18世紀英國是世上最大的黑奴販賣國,約300萬民黑奴被運往美洲,佔整個貿易市場的四分之一,如果將其他國家販賣的黑奴以及航運過程餓死病死的黑奴納入計算,約三千萬名黑人受害,但全部不止這個數字,還有許多黑人是在被捕捉的過程中死亡的,非洲總計流失一億人口。
之後隨著工業革命順利發展,器械取代人力後,英國才於1807年廢除奴隸貿易,並在1833年徹底釋放黑奴,不過釋放黑奴不代表放棄稱霸的夢想,依舊四處建立殖民地,在1922年成為歷史上最大的殖民帝國——日不落帝國,一百年前世上四分之一的土地都是屬於英國的。
英國開普敦殖民地的總理羅德斯曾說 : 「英國人是世界第一等民族,在世界殖民愈多,對人類就愈有益處。」
※ 阿爾敏的姓氏亞魯雷特(Arlert)源自於英國,具有「勇敢(brave)」、「高尚(noble)」之意。 故事中847年為了減少人口競爭糧食害死了阿爾敏的父母(動畫版是害死爺爺),而在現實中確實有一場幾近種族滅絕的大饑荒與英國相關,也就是「愛爾蘭大饑荒」,災情最慘的年份正是1847年,又被稱為「黑色47」,是愛爾蘭近代最痛的一段歷史,總共死了近150萬人,另有近200萬愛爾蘭人移民至其他國家,美國總統歐巴馬的母親便是這群愛爾蘭人的後裔。
2. 日本的軍國主義

根據背景中出現的神社,很明顯在畫日本人,配合戰爭的時空背景就不得不介紹一下他們的軍國主義。
19世紀後期日本感到西方國家的輕視,決心增強軍事實力以獲得力量和尊重,並在第一次中日戰爭中戰勝中國,在日俄戰爭中戰勝俄羅斯,順利加入了帝國主義列強,加深只有通過強大的軍事力量才能贏得西方國家尊重的想法,從而修訂不平等的條約,保衛日本。
時間推移到一戰結束後,日本明明是戰勝國的一員,但是混得比戰敗國德國還差,全國經濟進入大蕭條,失業率達15~20%,北海道和東本的農村紛紛賣兒賣女求生存,如此絕望的氛圍給了軍國主義發展的舞台,宣揚必需對外擴張找活路,隨著這波鼓舞一群「忠君愛國」的志士誕生了,只要反對戰爭就會被他們貼上「賣國賊」的標籤,連當時的首相濱口雄幸也難以倖免,他原本計畫藉由縮減軍事預算救經濟,以及尋求美國和英國的協助,馬上就被貼上賣國賊的標籤,於1930年被暗殺,而且此舉不僅沒有被譴責還深得民心,認為殺害首相的青年相當愛國。
如此極端的軍國主義到了二戰後期完全失控,殺害人數難以估計,有些人說三千萬人,也有些人說九千萬,即使德國已經宣布投降,日本仍堅持要戰到所有日本人死光為止,所以美國就投了原子彈。
※ 故事中的城牆於854年倒塌,現實中1854年美國挾著船堅炮利踹開日本國門,結束日本長達兩百多年的鎖國政策。
3. 德國的納粹主義

根據服裝樣式應該是瑪雷人,相當於德國人,混雜在其中的黑髮則是艾爾迪亞人,相當於猶太人。
大家都知道德國人曾經屠殺猶太人,那大家知道為何德國人會如此仇視猶太人嗎? 其實不只德國人,過去許多信奉基督教的民族都認為是猶太人害死耶穌所以敵視猶太人,但事實上耶穌本身也是猶太人,耶穌的十二門徒也都是猶太人,「猶太人害死耶穌」是錯誤的說法,可即使如此信徒們仍沒有打算放過猶太民族,因為猶太教始終不認耶穌是救世主。
與基督教對立的結果就是猶太人無論到哪都被排擠,很多工作不能做,加上為了重新建國需要存很多錢,所以大部分猶太人從事商業、自己當老闆,或者做被大眾嫌棄的銀行業,因為在當時「放利息」被認為是很卑鄙的一件事,所以沒人想做,總之無論是銀行業還是商業猶太人都做得很成功,19世紀的世界首富是由猶太民族的羅斯柴爾德家族擔任,據說坐擁50兆美元的資產,目前全球首富貝佐斯的資產也才1170億美元。
排擠猶太人的結果就是讓猶太人掌握了世界的財富(帕島底下充滿價值不斐的冰爆石),但希特勒卻認為猶太人貪財的個性才是問題根源,是他們利用資本主義剝削人類才會導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進而害戰後的德國過得如此悽慘,所以為了移除後患就要將國際猶太集團手上的資本奪過來,彌平懸殊的貧富差距。
於是煽動大眾對於猶太人的不滿,將兩千年前耶穌的死和兩千年後德國的困頓全都推給猶太人,並宣揚種族優越論,認為以北歐日耳曼人為代表的雅利安人種最優秀,是對人類進步唯一有貢獻的民族,是上蒼賦予了主宰權力的種族,有權奴役甚至消滅「劣等種族」,這直接導致六百萬猶太人喪命。
同時也主張弱肉強食,各民族必須在激烈的生存競爭中求勝,於是不斷對外侵略擴張,力主以戰爭為手段奪取生存空間,建立民族世界霸權。
※ 希特勒確實曾經打算把猶太人都趕去馬達加斯加島。
4. 中東未平息的戰爭

小男孩的服裝參考自19世紀中東穆斯林的服裝,即伊斯蘭教。
對於小男孩的死相諫山描繪得最清楚,因為這就是近年中東的街景。
根據今年五月的新聞 :「巴勒斯坦民兵向以色列發射了上千枚火箭彈,以色列則對加薩進行多次猛烈空襲。暴力事件的嚴重程度近年罕見。224人死亡一千多人受傷。」
來源 >> 2021年第一場戰爭?中東戰火再起: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百年恩怨
這裡的小孩從懂事開始就會被教導 : 「我們家族的誰是被哪個國家的人殺害,你要記得這段過往,長大後替他們報仇!」所以很多小朋友不到十歲就懂得使用槍和手榴彈,和萊納等人一樣,以「復仇工具」之姿誕生於世,而非以「人」的姿態,這樣和奴隸又有什麼兩樣。

5. 結論
就這樣了,除了以上國家諫山沒有畫其他國家了,沒有法國,沒有俄國,沒有韓國,更沒有中國,被巨人採在腳下的只有英國、日本、德國和中東,都是近代引發大規模戰爭的國家和地區。
儘管義大利在二戰時期與日本和德國是同個陣營,但當時義大利人根本不想打仗,所以經常在戰場上煮義大利麵和喝紅酒,據說攜帶紅酒數量比彈藥還多,甚至一夥人相約接受英國的招降,自願當戰俘。

※ 尼柯洛的名字「Nicolò」來自義大利,義式料理與法式和中式料理並稱世界三大料理,其中威尼斯以海鮮料理聞名。
在被巨人踩的國家中,日本被描繪得最細膩,這如果出現在一百年前諫山早就被貼上賣國賊的標籤拖下去斬了。

日本人視鳥居之後是神的領域,上圖中跪下來的大人們像是在祈求神明庇佑,又像是在對神明懺悔。
惡人應當遭受制裁,並且反省過去犯的錯,所以諫山以東洋女士代表日本人向世人懺悔。


東洋女士 :「是我們日本引起戰爭的,我們無法彌補世界陷入大屠殺的罪過,一戰後面臨大蕭條之際,應該竭盡所能去摸索生存之道,尊重其他生命,而不是把維護一族的名譽與利益當成是最重要的工作。」
儘管沒有提到任何受害國家的名稱,但諫山確實對於過去日本所做的一切感到抱歉,否則他就不會刻意安插日出之國與東洋女士在故事中了。
可不是光檢討加害者就沒事了,受害者也必須一起反省才能避免悲劇再次上演,所以畫面中的艾爾迪亞人、黑人和中東人也被巨人踩在腳下。
這裡的艾爾迪亞人指「利用孩子復仇的上一代」,如萊納媽、亞妮爸和賈碧爸媽,現實中的猶太人獲得道歉與賠償後便沒有再追究德國人的錯,甚至很多猶太人和德國人結婚。




〈悪魔の子〉: 「鉄の雨が降り散る情景テレビの中映画に見えたんだ 戦争なんて愚かな凶暴 それならなんであいつ憎んで 」 鐵之雨散落的景象可以在電視機中的電影裡看見 戰爭什麼的既愚蠢又兇暴 那麼是為何憎恨著那傢伙
雖然我們都知道殺人是不對的,但是戰爭卻依然存在著,那麼光是否認殺戮、究責戰犯是不夠的,必須瞭解開啟戰爭真正的原因,也就是愛。

戰爭之所以會發生都是因為大家心中愛著誰,可能是身邊的家人,或是整個民族,抑或是自己的國家,就如當初希特勒為了壯大民族、榮耀國家、拯救世界而發動戰爭,同時也像現在的中國,歌頌中華民族的偉大,誰辱華我就發動網路戰爭批鬥誰。
如果正在閱讀的你剛好是中國人, 應該不會不知道諫山被中國網民罵得多慘,明明諫山是來道歉的,連畫面都在跟你說日本人很該死,但你們卻沒有發現,甚至替他扣上軍國主義復甦的帽子。

不過不只中國,台灣也沒什麼人注意到,因為我們不了解日本的歷史,所以看不出諫山在為先人犯的錯懺悔。
過去歷史課只告訴我們某年某月日本攻打了哪個國家,在他們的土地上燒殺掠奪,但沒有人告訴你為何日本要出兵,就像我們一開始不知道為何超大型巨人要將城牆打破一樣,於是我們便下意識認為當時的日本人是壞人,毫無理由得強取豪奪。
實際上是有原因的,二戰開始之前日本國內陷入各種經濟問題,大家即便把兒子女兒賣了可能也活不下去,再沒有什麼作為的話,國內就要死一票人了,所以出兵爭奪更多資源。

你可能覺得活不下去也別殺其他人,為何不向其他國家尋求幫助? 因為經濟差的不只日本,歐美也是一片慘澹,最有錢的猶太人在忙著賺戰爭財,加上那是個弱肉強食的時代,拳頭大的就是老大,沒拳頭的就淪為殖民地,例如台灣。
當然還有日本根深蒂固的軍國主義,使得他們普遍認為以戰爭為手段奪取生存空間是合理的,只要誰站出來反戰就是違反國家利益,會被視為叛國賊處理掉。
至於為何會發展出軍國主義就要從英國講起,過去的世界霸主是英國,英國打贏鴉片戰爭讓中國簽下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把旁邊的日本人嚇壞了,一致認為要想保護國土遠離英國的支配,就必須增強武力不讓西方列強看扁,避免族人在屈辱中過活,因而踏上軍國主義的道路。
調查兵團初期最大的敵人女巨人——亞妮,她的外型參考自擁有英國和德國血統的加拿大法國雙國籍歌手艾薇兒(Avril Lavigne),這大概也是為何在進擊的學校裡亞妮背著吉他的原因。

※ 諫山在某次訪談中說亞妮的外型是參考自狗仔隊拍下的艾薇兒照片,附上歐美鄉民考據圖 >> HE WASN’T LYING
而英國為何會踏上殖民之路成為日不落帝國又要從哥倫布發現新大陸講起,種族優越思想的誕生則是要從達爾文的進化論說起,如果不斷追溯歷史會追溯不完,而且以上歷史只是極為粗略的描述而已,詳細內容可以寫上千甚至上萬頁,複雜到難以釐清前因後果。


如果要為人類超過兩千多年的征戰歷史做一個總結就是人心,大家愛著自己人,仇視其他人。
兩千年前信奉「一神信仰」的猶太人就與信奉「多神信仰」的羅馬人互看不順眼了。
故事中兩千年前瑪雷的服裝便是參考了古羅馬的服裝。

那之後即使過了兩千年大部分的人依然認為「只要敵人從這世上消失就能過上幸福的日子」。

比如許多台灣人認為只要邪惡的中國從這世上消失,就「再也」不會有人欺負台灣了,不用再繼續抗中了。


上圖是東立的官方翻譯。
當社會跟你說不能殺人的時候,大家都會覺得理所當然。
可是一旦對方做了壞事,大家又會理所當然要對方去死。

任何人都可能從受害者變成加害者、變成只會把自己的情感宣洩出來的小鬼。

而且不只會變成不成熟的小鬼,如果永遠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最後還可能變得像對方一樣,不知不覺成了自己最討厭的那種人。

現在我們都知道過度膨脹的愛國情操與仇視都是不正確的了,但只有這樣還是不夠。
如果某一天你身邊重要的人快要因為沒水沒食物活活餓死,你會坐以待斃還是為了拯救他們上戰場爭奪水源和土地?
目前超過20億人口都活在「高度缺水」的環境,未來隨著人口增加,水資源將會變得越來越珍貴,珍貴到不惜一戰的地步,在這個戰場上你每殺一個敵人,就少了一個人口競爭資源,等同救了一個同鄉人,殺得越多,就越多人愛戴你,甚至奉你為「神」,如此氛圍下你還能保持理智嗎?



即使你保持清醒,嘗試溝通,周遭一定會有人咒罵你是叛國賊、神經病,竟敢替敵人說話,忘記養育自己的故土,甚至想殺了你。

實際上根據《陸海空軍刑法》的第二編分則的第二章違反職役職責罪的第27條 : 「敵前違抗作戰命令者,處死刑或無期徒刑。」
說白點,如果你違抗長官拒絕殺人,長官有權直接槍斃你。

所以你要嘛被長官槍斃,要嘛反過來殺了長官以及其他支持戰爭的同袍以阻止大屠殺。

如果你不是軍人,可以不用面對以上地獄般的抉擇。
但你要面對家人死在戰場上還被宣揚成「尊貴的犧牲」的窘境。

真正的戰場就如諫山所畫的,就算看到同袍被捲進坦克底下壓成肉泥,或是被炸彈炸成支離破碎, 你也必須繼續前進殺敵。
未來如果真想避免戰爭發生就需要世上每一個人都學會放下仇恨與互相體諒,不能只有施暴者的後代在反省先祖犯的錯。

再進一步說,如果人可以自己選擇在哪投胎的話,誰會想在戰犯國出生。

互相體諒還只是開始而已,最終你必須做到像莎夏爸爸一樣,即使有人殺你孩子也要能冷靜思考前因後果,理解犯人的動機,一邊為孩子伸張正義一邊矯正對方心理,拯救他的人生。

你或許會覺得很荒謬,一個殺人犯哪有那麼容易矯正,未來回到社會再次殺人怎麼辦? 的確有這個可能發生,但萬一他救人了呢?
這邊我又要讚嘆一次諫山 :「莎夏爸爸原諒賈碧 → 賈碧徹底對島上的艾人改觀,意識到過去洗腦教育是錯誤的 → 賈碧救了卡亞 → 也救了差點被柯尼餵媽媽的法爾柯(不枉費法爾柯救了賈碧無數次) → 在港口擊中弗洛可,讓大家順利出航 → 被賈碧救的法爾柯化為巨鳥拯救瀕死的大家 → 法爾柯又進一步載著兵長和米卡莎給艾倫最後一擊 → 結束戰爭」
大家一開始都會覺得莎夏要是殺了賈碧就好了,好心竟然被雷親,但是現在再回頭把故事看一遍,莎夏要是殺了賈碧,那麼世界才真的要完蛋。
當然現實不會如漫畫一樣美好,可即便對方已無教化可能,也應該瞭解對方的動機,瞭解他的生長背景,才能避免同樣的殺人犯產生,如果不做到這個地步,當衝突發生時就會重演相同的歷史,重複相同的過錯。

享受和平的我們有責任將和平傳承下去,不能讓前人犯的錯白費。

對於尚未伸張的正義要繼續追討,讓加害者受到應有的制裁還給受害者公道。
同時我們也應該思考如何與對方共創和平的未來,阻止悲劇再次發生,憎恨不是悼念往生者唯一的手段。

最終逝者的靈魂將因你的努力而偉大,這才是對於他們最大的回報。

神愛世人,只要你誠心懇求,祂必定會幫你將所有未續的前緣牽起來,來世又可以繼續和他們一起活在一個美好的世界。
投胎轉世最快只需49天而已,說不定不用等來世,當你還活著的時候,他就已經換個容貌陪著你了。

還記得諫山一開始構想的結局草圖嗎? 圖中日文的意思是 : 「你是自由的。」
因此我認為諫山原本應該是想安排艾倫成為米卡莎的孩子再次誕生於世。
大家都說女兒是爸爸上輩子的情人,那兒子是媽媽過去的愛人也不奇怪了,而且這也符合故事中的因果,過去艾倫讓米卡莎重新活過來,這次則換米卡莎讓艾倫重新活過來。
不過可能考量到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這種設定,於是將艾倫改成可自由飛翔,象徵和平的鴿子。

※ 在西班牙文「mi casa」的意思是「我的家」。
第三種關於米卡莎的解釋,米卡莎沒有結婚,將軍血脈斷絕 → 終結軍國主義。
身旁的男生是阿爾敏,懷裡抱著的養子是艾倫的來世。

這樣艾倫的第三個心願,無論幾次我都會幫你圍上圍巾就能夠實現了。
以及第四個願望,不希望米卡莎心裡有其他男人也實現了。
當然還有米卡莎的願望,陪在艾倫身邊全部都實現了。

米卡莎結束戰爭讓大家可以與朋友愛人家人重逢,可是她自己卻失去了艾倫,她是所有人裡面損失最大的,但神沒有辜負她的犧牲 ,神將艾倫再次帶來她的身邊,而且再次誕生於世的艾倫也終於獲得一直渴望的自由。
相信神,相信因果輪迴,以上幸福快樂的結局才會成立,也唯有相信投胎轉世的人會為了人生不斷奮鬥直到生命最後一刻。
知道為什麼有些人生來比其他人聰明嗎? 因為他上輩子早就讀懂了,所以這輩子不用再花那麼多時間讀,神明其實比我們任何人想得都還要公平。
如果不相信因果輪迴,不相信前世今生,會很容易變得像吉克一樣,覺得人再怎麼努力都是白費,活著沒有意義,因而虛晃一生毫無成就,甚至會覺得既然人都要死,幹麻不現在死? 所以自殺或殺其他人洩憤。
自殺也算殺人的一種,在佛教殺了自己是比殺其他人還要重的罪。

提到相信神,世上那麼多神,該信誰才好? 答案是誰都好。
釋迦牟尼也好,耶穌也好,阿拉真主也好,媽祖也好,所有神明都告訴你要愛身邊的人,耶穌更是直接告訴你要愛仇敵,而且比起身後只有一個神,無數個神明站在你背後保護你不是更帥氣嗎?
宗教是人在區分的,在神眼中並無宗教之分,例如你不會在宮廟、神社或教堂門口看到「只有信同樣宗教的人才可入內」的警告牌,只要你想進去就可以進去。
祂們以無私的愛愛著世人,就是希望我們也能以同等慈悲的心愛其他人。

然後建立地上天國、人間樂土,讓生者、死者和神明都可以快樂生活在人間,並非人死後才能夠進入天堂或極樂世界。
這是佛經和聖經的內容,不是我自己對於故事的解讀。

這不是很像現在的台灣嗎? 每年有幾百萬人和媽祖一起開心出遊去(繞境)。
台灣信仰媽祖的心態可以說是最健全的,大家平時憑良心好好過生活,遇到困難的時候再去廟裡求籤請求指示。
因為如此健全的心態,你不會聽到有台灣人說 : 「媽祖是唯一真神,信者得永生!」
也不會一群人三不五時跪在地上喊 : 「感恩媽祖! 讚嘆媽祖! 」
更不會有人怒髮衝冠吼 : 「為什麼媽祖的位階在玉皇大帝之下!? 我們要幫助媽祖出征玉皇大帝!」
當然也就不會有人一邊進行恐怖攻擊一邊說 : 「為了榮耀媽祖!! 」
神就在那,祂本是偉大的,才不需要凡人替祂增添榮耀,也不需要人歌頌祂,祂只要大家過得幸福快樂。

哪一次你去廟裡求籤時,籤上的內容跟你說 要「消滅敵人」或是「榮耀神明」了?
一定都是跟你說 「以和為貴」、「不要貪慕虛名」或是「冤冤相報何時了,得饒人處且饒人」。
如果沒抽過籤的我截取城隍廟籤詩內容給你看,第四十七籤 : 「一個人只要問心無愧的去做事,不必求神佛,神佛也會暗中保佑你,自然會逢凶化吉。」→ 不是有拜有保佑,也不是有給錢有保佑,而是心存善念有保佑,即使你沒拜過祂,祂也會主動靠近你。
如果問太多城隍爺還會教育你,第四十九籤 : 「不必問人,也不必問神,做事情要自己權衡利害得失,然後自己下決定,這樣才會有成就。」→ 神明可以保你平安,但一生有多少成就和財富看你個人的努力與決定。

東方人聽了都會覺得理所當然,但是西方國家不一樣,由於聖經非常難理解,大家如果想瞭解聖經內容就必須透過牧師的講解,所以一旦牧師的講解歪了,眾人一起跟著歪,也因此信奉基督教的人很容易被煽動。

※ 克里斯塔的英文「Christa」指「被神選中的人 (Chosen One)」或「受膏的 (anointed)」,宗教儀式中以塗抹膏狀芳香油作為成聖的標誌,要獻身為上帝服務。
不僅如此,他們還很容易走向極端,比如部分信徒深信背棄唯一真神耶穌的人會不得好死。
說白了這些極端的信徒真正愛的只有他們的神和他們自己,做好事幫助他人不過是為了得到其他教徒的認可,或是希望自己死後可以過上好日子,根本不是真正在為對方或這個社會著想。

一個合格的宗教應該讓人感到心安而不是恐懼,更不是拿來滿足自己的利益。

我認為所謂「不能背棄神」不是說不能背棄耶穌,而是不能忘記老祖宗告訴我們的「人在做,天在看」。
如果一門宗教提不出對於「所有人類」有幫助的論點,那這樣的宗教不如消失算了。


為什麼我要突然開始戰宗教? 因為希特勒是基督徒,當時屠殺猶太人的行為是有獲得教會認可的,甚至到了今天基督教內部依然存在反猶思想,認為不信耶穌的猶太人不可能得到救贖,還說「大屠殺是神的安排」。
.
新聞連結 >> 「猶太人都要下地獄」「大屠殺是神的安排」 基督教驚世牧師,耶路撒冷美國大使館開館貴賓
.
另一邊信奉佛教的日本也不惶多讓,二戰時日本的僧侶配合軍國主義宣揚必須「殺人救國」,中東的伊斯蘭教就更不用說了。
一旦在信仰的路上踏錯一步就會從「救人的宗教團體」變成「噁心的殺人集團」。
所以我們不只要懂歷史,還要懂宗教,瞭解宗教是如何扭曲人心讓一群人變成殺人魔,以及重新認識神,讓宗教回歸救人的本質,否則當衝突發生時又會被有心人士拿去利用。

基督徒經常講亞當與夏娃的故事,兩人因為偷嚐禁果被趕出伊甸園,自此所有人類都有罪,接著他們便可以用贖罪的名義要你做各種事,或者利用撒旦或是惡魔等詞彙包裝敵人,合理化自己的暴行,例如 : 「猶太人是可以操控惡魔的邪惡民族,你們要幫助上帝消滅他們,拯救世人! 」

亞妮一行人當初之所以被派來帕島在牆上開洞,是因為當初瑪雷想要搶奪帕島的始祖巨人和地下資源以穩定自身在軍事上的優勢,並進一步發動更多戰爭,蹂躪周邊國家,根本不是為了拯救世界。


我並不是要詆毀基督教,妖魔基督徒都是希特勒,我待過教會,我知道大部分基督徒就如天使一般,總是渴望幫助身邊更多人,相信社會上許多弱勢都因為他們得到了幫助,但聖經也說了 : 「撒旦原本是天使,但因為個性太過狂妄,企圖奪取上帝之位而墮落為魔鬼。」
各個國家的所作所為已經很清楚得說明了這個道理,而且錯誤的信仰不只會殺人,還會阻礙社會進步,過去阻礙科學發展,現在阻礙同性戀權益。

極端教徒的舉止就如艾倫說的,不只講的話亂七八糟,個性還非常惡劣,完全忘記基督教的真諦是愛與寬恕,認為從宗教經典中參悟出人生道理而覺得自己更加靠近神,精神層次得到了提升,所以「教導(ㄒㄩㄣˋ)」其他精神層次較低的人是理所當然的,不知不覺沉浸在凌駕於他人之上的優越感中無法自拔,變得越來越狂妄,開始以神之名欺壓他人。
這和故事中的瑪雷很像,認為自己比艾爾迪亞善良,有資格「教導」尤彌爾民要好好做人,但同時又沉淪於巨人之力無法自拔,懼怕其他小國威脅自己世界霸主的地位,所以只好派「榮譽的」瑪雷戰士來帕島搶資源。

那巨人之力是哪來的?
是從尤彌爾放走豬之後獲得的。
尤彌爾為何要放走豬?
因為她將對於自由的渴望寄託在豬身上。
這才是一切悲劇的源頭,掌權者不願意讓人民獲得自由,他們沉淪於君臨一切的快感,同時底下的人也沒有反抗,上位者說誰誰誰很可惡,我們應該仇視他們,甚至消滅他們,於是大家都聽他的話,任由恨意孳生。

因為自己比對方更偉大、更善良、更聰明、更年長、更接近神等原因都不應該被拿來合理化自己欺壓他人的行為,上位者不該剝奪人民的自由,人民也不該去仇視任何人,即使對方先犯錯也該以對方為鏡。
別再讓心中的惡魔跑出來害人才是真正的「贖罪」,不要再製造新的仇恨讓無辜的下一代靠近絕望的深淵。


讓孩子離開弱肉強食的森林,別再讓他們在森林裡迷路。

因為莎夏爸爸的諒解,莎夏在來世順利離開森林了,身上背著的是書包,而不是槍彈。
※ 939+15 =954 ,1954年4月11日被認為是歷史上最無聊的一天,沒有任何大事件發生,也沒有大人物死亡。
.
六、關於尤彌爾
● 尤彌爾在想什麼
說完諫山的想法後,再來說說尤彌爾,早期她的行為舉止確實令人難以接受,但她後期的想法其實和神很接近,我可以舉幾個例子 :
- 當耶穌被眾人釘在十字架上的時候,祂並沒有因此而感到憤怒,而是祈求上帝寬恕這些人的罪行。
- 地藏王菩薩明明是菩薩卻不待天上,而是待在地獄,因為祂想度化眾生,祂希望有一天地獄不再有人。
- 媽祖誕生於中國福建省,媽祖曾經是中國人,但是祂依然愛著三不五時就想把中國人輾出去的台灣人。
若還是不夠清楚的話,回頭將故事前期的尤彌爾代入愛過王的尤彌爾就行了。






尤彌爾和尤彌爾一樣,雖然看起來很壞,但其實人很好。
同時也都認為只要扮演好女神的角色大家就能獲得幸福,如書上說的一樣,是個時刻都在為他人著想的善良女孩。

除此之外,由於尤彌爾周圍的人都崇拜著王,所以在耳濡目染之下她認為被王愛上是種光榮。
因此才會一直聽從王的指示殺掉敵人、壯大艾爾迪亞。

直到尤彌爾長大,意識到每個人都是誰家的小孩後,比起卡爾王她更愛的是懷裡的孩子,她希望孩子們可以脫離苦海。


然而生前的尤彌爾還背負著「艾爾迪亞救世主」的名號,她沒有勇氣背叛愛戴她的眾人,所以繼續當瑪雷人眼中的「惡魔」,一直到死後才開始後悔沒有為自由奮鬥。


當尤彌爾決定為了自己而活的時候,曾經渴望自由的反抗意識已經落到進擊的巨人手上,道路中徒留愛著王的空殼尤彌爾。
空殼般的尤彌爾就像當初深愛著希特勒的德國人,因為希特勒確實拯救了一戰後困頓的德國,所以當時的德國人視希特勒為救世主,沒意識到自己成了希特勒實踐理想的工具,結果害死自己,最終希特勒連他是誰也不曉得。(尤彌爾為王擋下長矛後,仍被王視為工具)
同時也像現在的中國人深愛著習近平,感謝他給予了自己美滿的生活,沒意識到自己成了對國家言聽計從的奴隸。(尤彌爾明明獲得巨人之力,擁有與數十億人相當的力量,卻仍聽令於王)
簡言之,尤彌爾的愛屬於一種偶像崇拜。

「兩千年來束縛著尤彌爾的真相是,她曾愛過王」→「人類超過兩千年的戰爭歷史都是這些極權統治者要求人民愛戴自己、效忠國家、消滅敵人害的」

索菲亞(sofia)的意思是智慧,烏德(udo)的意思是和平 → 失去智慧的人們踐踏著和平。

今年的印度剛從民主國家變成專制國家,意味著目前世上只有近兩成人口活在完全自由的國家,還有八成人口需要努力。
來源 >> 《 2021年世界自由度報告》世界上只有近五分之一的人口生活在完全自由的國家中。
※ 854 - 2000 = -1146,中國夏朝始於西元前2146年,氏族社會的禪讓制度走到了盡頭,被世襲制取代。
.
● 魔鬼交易
魔鬼交易又稱浮士德的交易,人類以自己的靈魂換取惡魔的能力的交易,是西方流傳已久的故事,經常以收下蘋果暗示與惡魔達成交易。

一開始出現的惡魔是卡爾王,王說 :
「當我的奴隸壯大艾爾迪亞,你就能成為受人景仰的救世女神,同時你還能擁有我的子嗣。」
→「你幫我上戰場殺敵,你就能成為被後代景仰的民族英雄,同時你的家人還可以過上好日子。」
這大概也是為何很多宗教禁止偶像崇拜的原因,太容易蠱惑人心,年紀還小的尤彌爾就這樣將靈魂出賣給王了。

第二次出現的惡魔是艾倫,艾倫手上的燈象徵著可以照亮未來的自由意識,同時也是尤彌爾靈魂的一部分,九大巨人本是從始祖尤彌爾分割出來的。
尤彌爾手上握著的蘋果象徵可以發動地鳴的巨人之力。
交換過後,尤彌爾回魂了,並拯救大家,艾倫則在交出手上的燈之後墮入黑暗的深淵。
.
● 關於所羅門王
魔鬼交易源於所羅門王的故事,他是公元前970年以色列王國的第三任國王,傳說所羅門王曾和惡魔之王貝利爾訂立契約,將死後的靈魂獻給貝利爾以獲得指揮所有地獄惡魔的力量。
不過所羅門很賊,他用天使米迦勒給的魔法戒指在每個惡魔的脖頸上烙印,其中也包括了貝利爾,並將他們封印在瓶中,這樣死後就不必獻出自己的靈魂,同時還可以召喚他們為自己服務,為以色列王國增添榮耀 (惡魔變成王的奴隸)。
以上是傳說的部分,另一方面根據《聖經》記載,所羅門王曾向耶和華祈求獲得智慧治理國家,而耶和華也答應了,期望他能夠帶給百姓安穩的生活,此外所羅門王後來還與埃及公主結了婚,和埃及人合作把國家建立得非常強大 (古埃及是最早形成奴隸制的國家)。
他在位時可說是王國最強盛的時期,軍隊強大,商業繁榮,並把首都耶路撒冷建成聖城,成為猶太教的膜拜中心,也被基督教、伊斯蘭教奉為聖地,然而他晚年奢靡無度、妻妾成群,總共700個妻子和300個嬪妃,並允許她們崇拜各自的偶像,信奉耶和華以外的神 (艾爾迪亞視殘殺瑪雷人的尤彌爾為救世主) 。
這讓耶和華相當憤怒,祂決定收回過去賜予的一切,所以在所羅門王死後沒多久國家就分裂了 (尤彌爾分裂成九大巨人),猶太人被趕出故土,到了二戰後才重新建立自己的國家。
所羅門王最後在死前說「人生虛無,毫無意義,令人絕望」,認為人再怎麼努力都是荒謬、愚昧的,與吉克的內心一致。

所以尤彌爾對吉克感到不捨,因此才將庫薩瓦等人帶過來,讓他理解生命的美好,以拯救他的內心。
整段劇情看下來,感覺就像在說吉克是卡爾王的來世。

所有人裡面也只有吉克能夠獲得尤彌爾的特別待遇。


然後回到惡魔交易的傳說,所羅門死後巴比倫人入侵,誤以為封印惡魔的瓶子是寶物便將其打開,惡魔們被釋放到了人間,其中包括被欺騙的貝利爾,有人說貝利爾順利逮到所羅門王的靈魂將其變成囊中物,也有人說沒有,所羅門王的靈魂逃過了一劫。
再回到巨人的故事設定,阿卡曼一族宛如就是從瓶子(道路)中釋放出來的惡魔一族(尤彌爾民),王失去了對他們的掌控,無法竄改他們的記憶,同時也無法再命令他們成為巨人替艾爾迪亞帝國增添榮耀。

如果回去看漫畫這一段的話,會發現這一幕只有米卡莎和兵長活下來,其他人則都死於皮克手上。

曾經服從於王(團長/艾倫)的惡魔一族要找王(吉克/卡爾王)報仇。

里維殺死了兩千年後的卡爾王(吉克)。
米卡莎終結了兩千年前卡爾王的野心(利用巨人君臨天下)。


弗洛克讓大地的惡魔再次復活。

弗洛克的英文名字「Floch」指為牧師或其他神職人員製作服飾的職業。
除了弗洛克,里維的名子似乎也有刻意安排,如果仔細看「devil (惡魔)」這個單字會發現裡面藏了個「levi (里維)」,去頭去尾後就像是被釋放了一樣。


阿卡曼「Ackerman」這個姓氏源自德文,意思是「農夫」,根據《舊約》內容記載,耕作是對於人類不服從的懲罰(阿卡曼一族不服從卡爾王),要人以採集蔬果、倚著神的恩典維生,並孕育更多生命。
艾倫的名子耶格爾「Jäger」則是「獵人」的意思,同時有「上帝的寵兒 (God’s favourite)」之意。
艾倫.獵人被米卡莎.農夫所殺可能引用了《聖經》該隱(Cain)與亞伯(Abel)的故事,暗示人從狩獵採集生活進入農業定居社會,表達「進入新的時代」之意。
參考來源 >> Meaning of the name Ackerman in AOT
十年前有基督徒跟我說末日審判已經結束了,舊的兩千年也結束了,現在我們正活在全新的兩千年。
在馬太福音中還有一段關於末日審判的敘述,被稱為《對萬國眾民的審判(The Judgment of the Nations)》:
「耶穌把眾人分為兩邊,右邊是能得救的綿羊,左邊是不能得救的山羊。
綿羊能得救不是因為他們單遵守道理沒有犯罪,而是他們能以耶穌的愛實行主的新命令——彼此相愛。
山羊雖遵守神的律法,沒有違背十誡,但他們只愛那愛他們的人,違背了耶穌最後賜下最重要的命令——彼此相愛。」
.
● 失去左眼的是奴隸

王說奴隸不需要兩顆眼睛,尤米爾被挖掉的是左眼,艾倫自己弄瞎左眼,韓吉被炸瞎左眼。
道路中的庫薩瓦和古利夏只露出右眼,阿爾敏夢中的貝爾托特也只畫右眼,都沒有左眼。



故事中失去左眼的人是奴隸,最終沒能活下來 → 獻出左眼的是左派思想,共產主義。
兵長不是,兵長失去的是右眼,最終活下來了 → 獻出右眼的是右派思想,自由主義。

劃過尤彌爾右臉龐的淚水像在暗示她渴望自由。

劃過薩尼斯左臉龐的淚水則意味著他一直是某項事物的奴隸,已經失去了自我。

當艾倫被奪回去後,亞妮的左眼流著淚,她是瑪雷的奴隸。

當肯尼說大家都是某些事物的奴隸時,也是聚焦於左眼。

類似的表現手法在動畫中屢見不鮮,例如第二首片頭曲中滿臉鮮血的阿爾敏睜眼後是往右看→朝向自由前進。


韓吉右眼的護目鏡碎了,卻仍放著光。

除了片頭曲,最終季與第一季開頭一樣都是聚焦於右眼,年紀尚小的法爾柯和艾倫都想像鳥一樣任意翱翔於天空,渴望著自由。


到了第三季開頭,一夥人好不容易抵達了夢寐以求的海邊,艾倫卻是用左眼看天空,因為他知道海的對面存在著敵人,不得不將他們殺死的自己如同魁儡一般。

又或者當時是在看著地鳴發生。

回到漫畫的部分。
米卡莎被艾倫說是奴隸時是右眼流淚,而艾倫說完後坐在窗台上看向左邊 → 當時的艾倫比米卡莎還奴。

古利夏說 : 「你是自由的…」那一頁左邊畫的是艾倫的右眼,小小一格就像被囚禁了。

儘管艾倫的右眼始終緊盯著自由不放,可是卻仍然擺脫不了奴隸的命運。
.
● 艾倫是「保護國家」的奴隸


※ 小男孩(Little Boy)是美國製造的第一顆原子彈的代號。
艾倫將「自由意識」給了尤彌爾後,就如同專制國家底下的人民,非報復所有欺侮自己國家的人不可,到死都要將這些敵人驅逐出去,成了憤怒的魁儡。

不只專制國家,迷失自我的艾倫就像大部分人一樣,仗著自己活在自由的國家就對活在牆內的人扔擲石頭,有權利得知歷史真相的人任意嘲笑被剝奪歷史的人。
只看的見雲層上自己幸福快樂的那一面。
看不見雲層下被自己傷害的其他人。


幼年時期艾倫口中的自由是虛幻又不切實際的,無視他人悲慘遭遇的自由沒資格被稱為自由,更多的是自私自利。

補充個最近美國的狀況 : 「戴不戴口罩和打不打疫苗是我個人的自由,政府不應該侵害我的自由!」
來源 >> 美兩黨陷口水戰 裴洛西怒批共和黨「傻蛋」
還有習近平在建黨百年大典的演講 : 「中國人民從來沒有欺負、壓迫、奴役過其他國家人民,過去沒有,現在沒有,將來也不會有,同時,中國人民也絕不允許任何外來勢力欺負、壓迫、奴役我們,誰妄想這樣幹,必將在14億多中國人民用血肉築成的鋼鐵長城面前碰得頭破血流。」
來源 >> 中共慶祝建黨百年,習近平對「外來勢力」發出警告
卡爾王的英文名字是「Carl」,意思是「粗魯的人( Churlish individual )」,也可以指「自由的人( Free man )」,合在一起就像在形容未受教化的小朋友。
.
● 尤彌爾在尋求聯繫
尤彌爾能夠窺視大家的內心,當艾倫想起「阿爾敏」時,便將他與阿爾敏的意識相連接,好讓迷失的艾倫在最後可以與夥伴對話。


上圖背景中向天空無限分支、延伸的樹是尤彌爾在尋求聯繫的證明,而艾倫看到阿爾敏後也醒了,向阿爾敏道歉。

這類似我們常說的頭七,人死後第七天會跟隨土地公的指引回到家裡與生前的家人告別後再進入地府接受審判,同時家人會夢到過世的親人找自己道別。
從小孩的樣貌變成成人樣貌則相當於人生跑馬燈。
同時艾倫也想起自己正在進行一場世紀大屠殺,然後艾倫就沒再笑過了,他很清楚剝奪他人生存自由的自己是不值得被原諒的。

稍微把時間往回推一點,還沒潛入瑪雷時艾倫就和一開始的賈碧一樣,覺得消滅對方的自己是正義的一方。


直到潛入瑪雷與當地人相處一段時日後,艾倫才真正意識到牆內和牆外都是一樣的,有好人也有壞人,並非全部都是敵人,而且從小就被洗腦的他們又能怎麼樣?

與萊納的對談也只是想找個相似的人談心,好緩解待會大屠殺過後的罪惡感,大家都忘了艾倫有顆少女心!

只是才剛自殺未遂的萊納一心以為艾倫是來尋仇的,就像很多人以為艾倫是小丑。

這時候的艾倫已經是成年人了,他不再一心想著復仇,而是想創造沒有巨人的新世界讓大家在未來可以幸福過活。

賈碧的髮型變化與艾倫一致,彷彿在告訴你他們倆的心境變化是一致的 :
「決心殺光所有敵人 → 踏入敵營 → 了解牆內牆外的大家都是一樣的 → 陷入殺了人的強烈愧疚感中 → 為了拯救世界,繼續前進」


※ 賈碧(Gabi)的名子源於希伯來語,意思是「天神的女英雄 ( heroine of God )」,至於法爾科在布勞斯家幫賈碧取的米亞(Mia)則有「心愛的人 ( beloved )」、「我的人 ( mine )」、「親愛的 ( dear )」和「達令 ( darling )」等多個含意。
除了賈碧,艾倫的髮型還和希斯特莉亞的姐姐弗麗達一樣。



他們都輸給祖先的亡靈,不過弗麗達是輸給初代的城牆之王,艾倫則是輸給歷屆九大巨人的冤魂。
所以就算艾倫不知道最後會被阿爾敏一行人阻止,他也打算踏平這個世界。

瞭解艾倫的內心後,再回到尤彌爾的部分。
除了艾倫,尤彌爾也窺視了米卡莎的內心,將艾倫與米卡莎的意識相連,讓他們可以進行最後的談話,過程中艾倫隱晦的表達了自己的情感 : 「因為深愛著米卡莎所以才努力推開她,不希望米卡莎在自己死後傷心欲絕。」
米卡莎瞭解艾倫說 : 「我一直很討厭你」的原因後,不再會因為害怕失去家人感到頭疼,解開了兒時失去父母的心靈創傷,關於頭疼的部分後續還會有詳細解說。
同時她也理解了艾倫的想法,艾倫想犧牲自己保護夥伴,創造沒有巨人的新世界,所以選擇成全他的想法,拯救所有人。


上圖是米卡莎的背影,同時也是米卡莎的選擇。
另外,將艾倫與夥伴的意識相連接的也是尤彌爾,以此引導他們前進。

如果艾倫一個人就可以與大家的意識相連,身旁應該就不需要多畫一個尤彌爾了。
儘管尤彌爾無法直接阻止地鳴,就像神無法直接出現在人間阻止戰爭發生,但是要將誰的意識與誰相連接是由尤彌爾決定,協助他們前進,抑或是讓他們回想曾經愛著自己的人,幫助他們恢復理智,珍惜其他生命。
此外,尤彌爾還可以控制記憶的傳輸,讓艾倫看到發動地鳴後的結果,以此引導他前進,另一方面,她也讓法爾柯看到飛翔的記憶,幫助他翱翔於天空。
這樣才能終結仇恨鏈鎖,創造新的大地,讓誕生在未來的每個人都可以獲得真正的自由。





嘴上說要消滅人類,實際上卻是在幫助孤兒。

艾倫與兩位女神的交流都是由米卡莎斬斷。

為了救人而進行破壞的尤彌爾 + 善解人意如女神般的希絲特莉亞 = 兩千年後的尤彌爾
因此艾倫才會眼神空洞得說他無法理解。


希望夥伴們幸福快樂 → 這是成年艾倫的願望。
消滅所有敵人 → 這是兒時的艾倫以及歷屆冤死的九大巨人繼承者的想法。
創造新的大地 → 這是尤彌爾的目的。
※艾倫的三大不知道 1. 不知道尤彌爾的內心深處在想什麼 → 因為艾倫深信人生而自由,所以他不懂尤彌爾過去為何要一直聽王的話,就像我們從來沒搞懂過為何小粉紅要翻牆罵辱華的人,明明都活得那麼不自由了,為何還要為自己國家說話? 同時艾倫的情商已經低到自己一直喜歡著米卡莎都不曉得了,當然也就無法理解尤彌爾像神一樣愛著所有人(包括卡爾王)的想法,只要還有人過得不開心,神就不開心,永遠困在愛的痛苦中。 2. 不知道米卡莎做了什麼 → 因為是艾倫對於米卡莎的愛幫助她走出失去父母的心靈創傷,不再頭痛的米卡莎才能揮下結束一切的一刀,所以艾倫不懂米卡莎做了什麼,真正做了什麼的是艾倫自己。 3. 不知道自己為何一定要踏平世界 → 因為艾倫沒有意識到自己被尤彌爾和過去巨人繼承者的意識攪亂了腦子,一直以為自己是根據自己的意識在行動。 另外還有第四大不知道,艾倫不瞭解「神」,所以他不懂巨人出現之前瑪雷(羅馬)和艾爾迪亞(猶太)是怎麼吵起來的。
.
因為原本文章內容太長,網站三不五時就開不起來,所以我將剩下一半內容移至新的文章。
下一篇文章:【進擊的巨人】你以為最終卷只加了八頁嗎? 實際上加了三十幾頁的內容(下)

考據引用非常講究、伏筆脈絡整理得很流暢,幫我梳理很多疑惑
能從文句間感受到Yusyuu對這部作品的喜愛,看得很開心、欲罷不能
前幾天看到一半文章突然無法開啟失落了一陣子,非常感謝您再次公開文章😭
我才要謝謝您覺得我整理得很流暢 (感激涕零
因為我現在回頭看只覺得自己打得令人眼花撩亂 (泣涕如雨
也謝謝您不嫌棄時不時穿插在文中的偏激措辭 (泣不成聲
能夠讓巨人粉看得開心是我的榮幸 (抹淚
謝謝你願意花時間寫這些,看到你的文章真的就像發現寶藏一樣,雖然對結局還是感到非常痛苦,但讀您的文章還是讓我得到一些安慰,謝謝你
不好意思過了快一個月才來回復💦
很高興我的文章能帶給您安慰,也謝謝您用寶藏一詞來形容我的文章,這給了我相當大的鼓勵
老實說我剛看到的當下心裡想的是 「欸欸欸嗚嗚嗚嗚嗚我的文章竟然被比喻成寶藏喔喔喔喔喔喔喔喔」像這樣又感動又激動
雖然很難為情但還是想把當下的反應告訴你,謝謝你
祝您平安健康
相當棒的文章!!感謝
不過關於軍國主義被暗殺的例子,應該是犬養毅的五一五事件比較符合脈絡?
https://zh.m.wikipedia.org/zh-tw/%E4%BA%94%E4%B8%80%E4%BA%94%E4%BA%8B%E4%BB%B6
非常抱歉拖到現在才回復💦
我其實一直在等像您一樣的網友出現
儘管原本已經看了很多文章介紹,還是很擔心自己看的內容太過片面或是引用錯誤
現在這篇文章的內容因為你的補充變得更正確也更完整了,真的非常謝謝您😊
yusyuu, 我覺得妳太厲害了!!! 分析的精闢明瞭,我每字每篇都看了
感謝妳讓其他讀者可以更了解這部神作!!!!
尤其各個細節還有對應到現在歷史的變化。真的讓人佩服!!!
非常高興剛好找到妳的BLOG,可以讀到那麼有營養的內容。期待妳繼續寫作
謝謝你的支持❤❤❤ 我也很高興可以收到您的回覆😊😊😊
你解析的真的很好
也把我很多的疑惑都解開了
原本結局我是偏向失望派
你的解析讓我覺得結局有回到原本的格局
創哥後面的加頁我也很喜歡
每個人本來就只是歷史洪流中的一粒沙
人類也一直在重複著歷史
所以加頁讓我看了很滄桑很難過
但這就是現實世界
進擊的巨人目前依舊是我心中的NO.1
您好,謝謝您的回覆,很高興能夠幫您解開疑惑 ❤